古人将春宫画吊房梁上防火


春宫画作为古代最著名的两性图册,流传至今,依然深受大众喜爱。因此,在缺乏古代性知识和性文化的情况下,春宫画已成为古人学习性知识和理解性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。所以,最让我们惊讶的是,春宫画不仅有性教育的功效,还有防火的功效。
春宫画起源于西汉景帝
春宫画的起源一般认为是西汉景帝子惠王刘越的后裔刘海阳(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),在他世袭的封邑广川县(今河北省枣强县东部)的宫殿里画男女。然而,事实上,春宫画的起源比这早得多。汉代刘翔在《列女传》一书中表示,殷商末期(公元前1040年左右),奢侈暴虐的纣王曾在宫中举行肉林酒池餐宴。他抱着妲己,在床边画着春宫画的屏幕。他们一边欣赏这些画,一边享受它们。
在沈德福关于春宫画起源的故事中,提到了广川王刘海阳、齐后废帝萧宝卷、杨迪皇帝、唐高宗、武则天等。事实上,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不仅起源于宫中的淫秽,还起源于一些民间性书籍的插图,甚至作为一种性教育工具来启发新婚夫妇。有资料显示,在公元1世纪,《素女经》等性学书籍似乎已经有了插图版本。
比如《素女经》“九势篇”还有《洞玄子》“三十法”,可能有一些图片的附录说明。从《同声歌》可以看出,在汉代,新娘可以用春宫画嫁妆来指导夫妻的性生活,这被称为“女儿图”、“枕边书”或“嫁妆画”,这也在后人民间流传。从唐代到宋代,有一些著名的画家画过春宫画,他们的一些春宫画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些历史事实。
无名氏画的《西陵幸小周后图》就是一个例子。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与妻妹幽欢,他写的名字《菩萨蛮》一词描述了幽欢时的情景。大周后妻子去世四年后,李后主册封妻妹为小周后,又过了10年(公元974年),南唐死于宋,李后主和小周后被带到京师。小周后美貌,被好色的宋太宗赵匡胤看中,把她宣到后宫,多次强奸。这件事被画了下来,就是《西陵幸小周后图》,“熙陵”是指死后被埋在河南巩县永熙陵的宋太宗。
明代是春宫画发展的巅峰
人们认为,明末是中国古代春宫画发展的巅峰,主要是指其质量。在数量方面,清代的春宫画似乎比明代多,也许是因为年代近,作品多。从文献记载来看,清代春宫画专家主要有古莲和尚、王式、马相舜、马振、改琦等。虽然中国古代的春宫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,但它总是私密的。它被认为不优雅,只能私下玩耍和欣赏,所以很少有大人物。这些春宫画不仅在内宫和官僚豪绅之家流行,而且在民间广场上也很流行。这是明代春宫画与前朝不同的地方。
原始初民崇拜性交
最初的人崇拜性交,首先是因为性交可以让人有一种不寻常、难以形容、欲仙欲死的快乐,认为一定有神力或魔力。后来,性交与生育有关,意识到只有性交才能使妇女怀孕、分娩,产生新的生活,所以她更崇拜性交。
春宫画具有辟火的功效
中国古人认为性交可以辟鬼神。古代有一种“避火图”,其实是一卷春宫画,挂在横梁上,据说火神(是个女人,经常穿红衣服)会害羞,不敢来,所以家里不会有火。还有一种古代“护书”,内容也是性交图,古人认为性交图可以辟鬼神,鬼神不敢上门,可以保佑家里的安全。
古代还有一种花钱,也叫花钱。“春钱”,性交浮雕上刻有不同的姿势。古人经常在钱箱或装有贵重物品的箱子里放一个来祛邪,以为鬼神不敢偷箱子里的物品。模拟性交的舞蹈在少数民族中更为流行。例如,苗族在盛大的节日中经常有这样的内容。一个人拿着一个露出阴茎的男性木雕人,另一个人拿着一个女性木雕人,一边唱歌跳舞,一边相互碰撞,模拟性交,象征着人们的繁荣和发展。这些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春宫画的其他神奇功效
此外,春宫画还有其他功效。例如,刺激性欲的功能。通过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等感觉器官实现人们的感觉刺激,其中触觉、视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;娱乐功能。作为男女生活中的助兴工具,这与春宫画的性刺激作用密切相关;教育功能。也就是说,作为性学书籍的插图来表示人;或者“嫁妆画”把女儿带到新郎家,过夫妻性生活的时候照这样做。
©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THE END0资讯
# 0资讯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点赞0 分享QQ空间微博QQ好友海报分享复制链接收藏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