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四大才子个人简历
用户1
唐伯虎
唐寅祖籍晋昌,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山西晋城。因此,在他的书画签名中,他经常写的是“晋昌唐寅”四字。.唐氏家族在北宋南迁,开始到南京、苏州做生意。唐寅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的一个商人家庭。父亲唐广德,母亲邱氏。唐伯虎从小天资聪敏,熟读四书五经,博览史书,16岁秀才考试获得第一名,轰动全苏州城。19岁时嫁给徐氏,是徐廷瑞的次女。20多岁时,家里不幸,父母相继去世。他的妻子在他24岁时去世,他的妹妹相继去世。他的家庭衰落了。在朋友朱志山的劝说下,他致力于学习。在此期间,他可能会娶另一个妻子。29岁时,他参加了应天府的公开考试,获得了第一名“解元”,30岁去北京参加考试,却因考场舞弊被骂为官,妻子也离开了。之后,他以卖画为生,下定决心进取。正德九年(1514年)曾应宁王朱晨豪的邀请赴南昌半年多,后来发现宁王图谋不轨,于是假装疯狂地脱身而归。后娶沈氏,或名九娘,晚年生活困难,54岁病逝。
擅长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。早年,他们和周臣一起学习绘画。后来,他们改变了师法李唐和刘松年。他们画中山重岭复,用小斧头劈裂。雄伟险峻,笔墨细腻,布局疏朗,风格优雅帅气。人物画多为仕女和历史故事,传承唐代传统,线条细腻,色彩艳丽典雅,姿态优美,造型准确;也是写意人物,简洁有趣。它的花鸟画,比水墨写意长,洒脱随意,风格优雅。除绘画外,唐寅还工作书法,取法赵孟复,书风奇异帅气。骑驴思归图有《骑驴思归图》、《山路松声图》、《事茗图》、《王蜀宫妓图》、《李端端落籍图》、《秋风婉扇图》、绘画作品如《枯茶》
唐寅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。工诗文,其诗多纪游、题画、感情作品,以表达狂放孤傲的心境,以及对世界的酷感,以俚语、俗语入诗,通俗易懂,语浅意义。在《六如居士集》中,清人辑有《六如居士全集》。
祝枝山
祝枝山(1460——1526),字希哲,因生而左手六指,所以自称枝山,又称枝指生,世又称“祝枝山”、“祝京兆”。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朱允明从小就表现出各种艺术才华。“五岁可以作为径尺大字”,九岁能诗。明宏治五年(1492)中举,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,嘉靖元年(1522)官员至天府(今南京)通判。嘉靖二年(一五二三)因病归里。嘉靖五年(一五二六)卒,享年六十七岁。
他家学渊源,专攻书法,也善诗文。其书,隶、楷、行、草等体均工,尤其是草书成就最为特殊,其狂草深受世人赞誉,流传“唐伯虎的画,祝枝山字”说;其诗取材颇丰,造语颇妍;其文多奇气,潇洒自如。
传世墨迹如小楷《出师表》、草书《自书诗》、《落花诗卷》、《洛神赋卷》、《前后赤壁赋卷》等都是其代表作。《怀星堂集》(30卷)、《苏材小编》、《祝子罪知录》、《读书笔记》、《前闻记》等,写有《兴宁县志》。祝枝山所写“六体书诗赋卷”、“杜甫诗卷草书”、“古诗十九首”、“唐人诗卷草书”及“草书诗翰卷”等等也是传世墨迹的精品。
文征明
文正明(1470-1559),原名壁,字征明。四十二岁起以字行,更字征仲。衡山居士因其先世衡山人而被称为世称“文衡山”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,曾官翰林待诏。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,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,年九十岁。擅长诗文书画,诗宗白居易,苏轼,文受吴宽,李应祯学书,沈周学画。
家世武本,从祖父开始以文显,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。从小学习经文诗文,热爱书画,文师吴宽,书法学李应祯,绘画宗沈周。当我年轻的时候,我享受了我的才华,但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却非常坎坷。从洪治乙毛(1495年)26岁到嘉靖仁午(1522年)53岁,十次应举都落后。直到54岁,我才被工部尚书李推荐为贡生进京。经过官方评估,我被授予低薪翰林院。这时,他的书画已经出名了,要求他的书画很多,因此被翰林院的同事羡慕和排斥,心里不高兴。目睹官场腐败的四年中,一再乞求归来,57岁辞回北京,南下划船,回苏州定居,致力于诗文书画。不再求仕进,以戏墨弄翰自遣。晚年声誉卓著,号称“文笔遍天下”,买他书画的人踏破了门槛,说他“丝素山积海宇钦慕”。他快九十岁的时候,还孜孜不倦,为人书墓志铭,还没有写完,“便置笔端坐而逝”。他熟悉各学科的绘画艺术,擅长各种粗糙的方法,具有出色的视力和写作控制能力。80多岁的时候,他能流利地写出蝇头小楷。
文正明的书画造诣极其全面,其诗、文、画都不精,人称为“四绝”的全才。
在绘画方面,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,可以是绿色的,也可以是水墨画,可以是工笔的,也可以是写意的。他的绘画擅长山水、兰竹、人物、花卉,尤其是山水。文征明早年师事沈周,后来致力于赵孟、王蒙、吴镇三家,自成一格。画风粗细两种。粗笔起源于沈周、吴镇,取赵孟复古木竹石法,笔墨生机勃勃,干笔擦拭,书法飞白,在简约中看到层次和魅力;赵孟复、王蒙用细笔取法,风景密集,空间深度小,造型规则,棱角变形,笔细,有点涩,成熟中看不成熟。色彩多绿重彩,间施浅江,在鲜艳中见清雅。这条细笔山水属于本色画,具有装饰性、抒情性、稚气、利家气等特点“吴派”基本特征。
其书法初师李应祯,后来广泛学习前代名迹,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各有造诣。特别擅长行书和小楷,温润秀劲,法度严谨,意态生动。虽然没有雄浑的气势,但它有晋唐书法的风格,也有自己的风格。小楷笔划婉转,节奏缓和,与他的绘画风格和谐,有“明朝第一”之称。
文征明书画是明代的冠军。家藏书籍,书画极其丰富,真假纵横。在收藏的古籍中,善本较多,宋刻本有《周易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洪氏集验方》、《冲虚至德真经》、《杜工部草堂诗》、《白氏文集》等10种,近千卷。藏书楼名多,今天从他的藏书印里知道有“玉兰堂”、“辛夷馆”、“翠竹斋”、“梅花书屋”、“梅溪精舍”、“玉盘山房”、“烟条馆”、“悟言室”、“清白堂”、“归来堂”等。还有藏书印章“竺坞”、“悟言室”、“江左”、“停云”等。还有藏书印章“竺坞”、“悟言室”、“江左”、“停云”等等。卒后,他的儿子文鹏和文嘉可以保存他们的书籍和书画。并益增购。
徐祯卿
徐真卿(1479-1511),字昌谷,一字昌国,常熟梅李镇人,后迁居吴县(今苏州),被称为明代文学家“吴中诗冠”,是吴中四才(又称江南四才)之一。因“文章江左家玉,烟月扬州树花”绝句被称为名誉。
徐祯卿天性聪明,文理少,人称“家不蓄一书,无所不能”。早年学文于吴宽,学书法于李应祯。与李梦阳、何景明、康海、王九思、边贡、王廷并列文学流派“前七子”,强调文章学习秦汉,古诗推崇汉魏,近体宗法盛唐,王世贞《艺术花园》引用“文章江左家玉,烟月扬州树花”之绝句。书法也是独一无二的,王世贞说:“待诏小楷师二王,精工之甚,少年草师怀素,行笔仿苏(轼)、黄(庭坚)、米(霏)和《集王书圣教序》晚岁取《集王书圣教序》损益之,加以苍老,自成一家。”
徐祯卿有《迪功集》、《迪功外集》、以及文学批判性作品《谈艺录》。
16岁时,徐祯卿在《新倩集》中出现。但早年屡试不第,读《离骚》有感觉,作《叹息集》;《江行记》是明弘治十四年(1501年)的作品;《太湖新录》由明弘治16年(1503年)和文征明汇编。;18年(1505年),明弘治闻鞑靼入侵,官兵抗战失败,又写了长诗《榆台行》。同年中进士因丑不得入翰林,改授大理左寺副。明正德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五年(1510年)。
©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THE END0资讯
# 0资讯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点赞0 分享QQ空间微博QQ好友海报分享复制链接收藏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