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除了滴血认亲,还有什么? 古代滴血认亲有没有科学依据

古代除了滴血认亲,还有什么?

用户1古代除了滴血认亲,还有什么?   古代滴血认亲有没有科学依据17天前发布关注私信000

  随着技术的发展,DNA亲子鉴定是一种常规的血缘断代手段,准确率可达99.999%。然而,在没有DNA生物技术的古代,亲子鉴定更加困难。也许正因为如此,在许多戏剧、影视剧和古代小说中,都有古人“滴血认亲”情节描述等。其实,除了“滴血认亲”,古人进行亲子鉴定等手段……

  通过测试情感反应来探索真理

  现代常上演“夺子大战”,也经常发生在古代。由于没有DNA等高科技鉴定手段,很难找出孩子的血缘关系,但古人也有自己的方法,经常从“人之常情”寻找线索。

  西汉时期,颍川(今河南禹州市)有一个大家庭,两兄弟住在一起,两兄弟的媳妇都怀孕了。哥哥的媳妇流产了,却隐瞒了真相,抢了弟媳妇生的男孩为己有。诉讼持续了三年,无法决定。

  这件事原见于东汉应绍的《风俗通》。曾任汉宣帝丞相的黄霸听说后,决定进行亲子鉴定。方法是让人把孩子抱到大堂,让嫂子抢孩子,谁抢谁。嫂子用力抢孩子,嫂子怕伤孩子,表情难过。

  看到这一幕,黄霸做出了鉴定结论:孩子是弟媳妇出生的。黄霸的理由很简单,“汝贪家财,固欲得儿,宁忧或伤心?”

  这种从伦理和亲情的角度进行亲子鉴定的方法,一直被后世司法官员采用。比如北魏时期,李崇任扬州(治所在遂阳)刺史时,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来判断“争子案”。《北史·据李崇传记载,当时一个叫苟泰的人失去了3岁的儿子,后来在叫赵奉伯的家里发现了孩子。但两家都说孩子是自己的,有邻居可以证明县不能定案。

  接案后,李崇将孩子与两家隔离了几天,然后突然派差事到两家报信,说孩子暴病而死,让他带回去埋葬。听了这话,苟泰很难过,但赵奉伯一点也不难过,只是叹了口气。在这方面,李崇鉴定孩子是苟泰,“遂以儿还泰”。此事曾被后晋和父子编写的《疑狱集》收录,成为古代司法亲子鉴定的经典案例之一。

©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THE END0资讯

# 0资讯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点赞0 分享QQ空间微博QQ好友海报分享复制链接收藏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